「香港保衛戰」後記 之 游擊隊
戰前,中共派出廖承志等人在港活動,對像為文學界及工人,1938年成立表面為「粤華公司」的「八路軍駐港辦事處」,方針是:「蔭敝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同年12月,中共香港海員工會在惠陽縣成立惠陽、寶安工委,並在1939年編為「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即是「東江縱隊」前身。
實際上,港府自1941年10月已開始與廖承志等人,討論援助中共瓊崖游擊隊,要求對方騷擾日軍海南島機場。而廖承志同時要求港府提供武器給中共在東江的游擊隊。香港開戰後,縱使英方忙於應付日軍,但與中共談判仍持續。最後根據皇家軍械兵中尉薛奇夫(Lt.James Sutcliffe)戰時日記,在12月18日之記載:「日軍登陸前接到命令,用卡車將捷克式機槍50挻、7.92亳米子彈二十萬發及手榴彈一百箱運到香港仔,然後裝上船運到新界,轉交中港邊境的荒木游擊支隊。但卡車在途中日軍已登陸,,車隊被困黃泥涌峽後被迫棄車,所有槍械彈藥其後不知所终。故中共游擊隊並無收到任何英方軍械。游擊隊收不到武器一事,中共文化人夏衍亦有記載。所以中共游擊隊在「香港保衛戰」中並沒有任何角色。
Sam Tse 撰文
資料來自:「孤獨前哨」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