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 (16) 「血戰黃泥涌峽」
日軍經第二波登陸後,兵力已六倍於守軍,東北岸防綫頻臨崩潰。固守北角電廠的「曉士兵團」雖然將日軍擋在英皇道外,但卻阻止不到敵軍向渣甸山推進。西旅指揮官羅遜有見及此,立即增派部隊,力求將戰線穩在渣甸山,待黎明時份作反擊。
日軍第230聯隊面對「曉士兵團」頑強抵抗,久攻不下。為免夜長夢多,攻佔北角電廠責任落在預備隊第229聯隊第1大隊身上,之後第230聯隊抽身往南向賽西湖推進,以眾凌寡,首先佔領防衛軍第7排陣地。為避渣甸山上英軍主力,第230聯隊採取迂迴路線,棄西取南,企圖繞過英軍左翼進攻大坑。日軍進入金督馳馬徑後,竟未被正面防守,兵力薄弱,正在轉換陣地的加拿大温尼柏營D連發現,因此230聯隊便無聲無息,誤打誤撞地闖入守軍防衛區的正中央,四周散佈英軍大小陣地,距離西旅指揮部只一箭之遙。
12月19日清晨4時15分,米杜息士營發現有日軍在大坑一帶山頭向東推進,羅遜立即調派旁遮普營B連防守大坑道,但卻忽略金督馳馬徑防衛力,仍然只有一排守軍,加上温尼柏營持續報告未發現敵人,導至230聯隊在毫無阻礙下,沿金督馳馬徑進入黄泥涌峽。同一時間,蘇格蘭營A連及皇家工兵亦奉命進駐黃泥涌峽策動反攻。
大約早上5時,日軍第228和229聯隊從畢拿山及柏架山向西推進,以鉗型攻勢直撲黃泥涌峽。英軍首先接戰是一支「機動縱隊」及一個防衛軍分隊,增援的温尼柏營A連仍在途中。另一邊廂從空隙鑽進黃泥涌峽的第230聯隊,終被守軍發現,在金督馳馬徑末段,遭到駐守黃泥涌峽警署旁防衛軍、第一號機槍堡,以及其他兩挻重機猛烈掃射,前後夾擊。第230聯隊第3大隊立即派出第9中隊攻向警署,過程中被「布斯特治」大宅守軍及第3號機槍堡射擊,日軍速射砲隊馬上發砲還擊,迅即將守軍殲滅,第9中隊乘勢佔領黃泥涌峽警署。第11、12中隊仍受制於守軍猛烈火力。至於進攻赤柱峽的第2大隊,因位於第1號機槍堡盲點,所以攻守雙方正處混戰狀態。日軍第230聯隊在見形勢不妙,便轉攻為守,將隨隊速射砲部署在金督馳馬徑及黃泥涌峽警署兩側,封鎖黃泥涌峽,依賴強大火力迫退英軍反攻,穩住陣腳。
增援的皇家工兵,於早上6時30分左右,在黃泥涌峽南面遭到日軍阻擊,無力突圍進入西旅指揮部,唯有轉往布力徑設防。同時,日軍第230聯隊第2大隊攻佔黃泥涌峽高射砲臺。另一方面,第228聯隊凌晨佔領畢拿山,再向渣甸山推進,以強大兵力,擊退兩支英軍「機動蹤隊」及温尼柏營A連。
早上7時,日軍第230聯隊第9中隊,向温尼柏營D連及港島西旅指揮部展開攻勢,西旅指揮官羅遜立即要求增援,於是蘇格蘭營A連及皇家海軍官兵奉命前赴旅部。但羅遜一直以為日軍由渣甸山一帶攻入,萬萬想不到230聯隊竟從黃泥涌南側殺進,所以誤報日軍從向黃泥涌峽中間進攻,導至蘇格蘭營A連及皇家海軍部署在錯誤地點,未能及時為旅部解圍。
早上8時許,第230聯隊第2大隊殲滅赤柱峽守軍,並將防衛軍第3連連部圍困於指揮部內,而向北撤退的守軍殘餘,隨後亦遭第228聯隊截擊,幾乎全軍覆沒。此時第230聯隊第2大隊已傾巢而出,憑着強大火力及人數優勢,將黃泥涌峽南北入口封死。其後趕赴黃泥涌峽支援的蘇格蘭營A連,雖然遭受日軍砲兵伏擊,但仍奮勇抵抗,且戰且走,於中午抵達旅部外圍,整連只有15人仍可作戰,三名排長及連長均告陣亡。另外,奉命增援的皇家海軍車隊,在黃泥涌峽警署附近,亦遭到日軍伏擊,傷亡慘重,生還士兵躲進「布斯特治」大宅。屋主鼎臣(George Tinson)與華籍傭人亦有加入戰鬥,可惜鼎臣最後被砲彈碎片所傷,英勇犧性。
1941年12月19日,上午大約10時,西旅指揮官羅遜已被困指揮部多時,意識到大勢已去,解圍無望,遂决定突圍。與陸軍司令莫德庇的最後通話,羅遜拋下一句:「I am going outside to fight it out」,然後破壞所有通訊器材,帶領下屬突圍。結果旅部成員幾乎全部戰死,而港島西旅指揮官,加軍羅遜准將亦不幸大腿中彈,失血過多,同時陣亡,其遺體在四日後才被清理現場日軍發現,後用毛毯包裹,就地安葬!
Sam Tse 撰文
資料:「孤獨前哨」

黃泥涌峽戰役,12月19日凌晨

黃泥涌峽戰役,12月19日早上

黄泥涌峽佈局,(法語)?

加拿大來福槍營和加國軍犬 Gander

日人筆下,日軍攻佔英軍黃泥涌峽高射砲陣地情况

日人筆下黃泥涌峽戰况

左為駐港英陸軍司令莫德庇,右為陣亡加國准將羅遜

港島西旅黃泥涌峽旅部

西旅指揮官羅遜准將位於西灣之墓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