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 (19) 「英倫拒降」

當西旅仍與日軍激戰之際,東旅集結棕櫚別墅,開始反攻。部隊分成三部份:前鋒、主力及側翼。當時日軍第229聯隊第1大隊第2中隊分成兩隊,一隊前往蓮花井山,另一隊於晚上佔據大潭水塘抽水站,並殺死抽水站外籍人員,令機器無人操作,燃料用盡,導至港島大部份地區供水中斷。
東旅側翼隊,即防衛軍第一連10人及加拿大來福槍營D連兩個分隊,首先出動,向蓮花井山及龜山進發。12月21日上午约10時,側翼隊在蓮花井山及龜山之間山頭與日軍第2中隊小隊交火,無法前進,並要求增援。同一時間,東旅前鋒隊(由防衛軍第一連士兵及加拿大來福槍營D連連部组成)沿大潭道推進,亦受阻於來自龜山及紅山日軍火力。英日雙方在抽水站一帶展開攻防戰,互相驅逐,最後日軍仍佔據抽水站。另一方面,增援側翼隊的加拿大來福槍營D連士兵,跟日軍第2中隊士兵,分兩邊爭先登上蓮花井山山頂。最後英軍首先登頂,更開火掃射正在上山日軍,打死第2中隊包括中隊隊長在內36人,其餘重傷。
12月21日下午約2時,加拿大來福槍營D連,從蓮花井山沿大潭道繼續推進,而C連則佔領大潭道及大潭水塘道交匯處。其後,前鋒隊指揮官麥歐利少校領軍反攻紅山。此時日援軍第230聯隊第一大隊到達,偵察隊九四式輕坦克更沿大潭道南下,麥歐利下令部隊後退。
日軍佔據聶高遜山,令西旅中間出現缺口。12月21日上午約10時05分,參謀長紐臨下令旁遮普營將陣地由堅尼地道及香港大學,搬到歌賦山東北面,與灣仔峽英軍組成交加火網,嚴防日軍攻入歌賦山及太平山。上午10時25分,更將防區內機槍堡守軍撒出,回防營部,同時總司令部下令温尼柏營要不惜任何代價死守金馬倫山。
時至中午,西旅戰線還守得住,但經三次反攻失敗,損兵折將,元氣大傷,筋皮力盡。莫說再反攻,面對日軍强大兵力,防守也有問題。至於東旅,雖然第三次反攻仍在進行,但同樣面對兵源短缺及體力困難。若東旅反攻再次失敗,就會被困赤柱半島,與西旅分割,孤軍作戰。
12月21日晚上8時30分,東旅指揮官華里士下令部隊向黃泥涌峽推進,並指示加拿大來福槍營在22日嘗試沿淺水灣道進入黃泥涌峽。但來福槍營C、D連士兵已力盡筋疲,且通訊器材盡失。至於A連則散落淺水灣道,實際上只有B連仍有作戰能力,所以英軍能奪回黃泥涌峽機會微乎其微。
反攻失敗後,雖然加拿大軍仍於红山奮戰,但駐港陸軍司令莫德庇知道大勢已去。為免戰火蔓延至市區,禍及平民,於是港督楊慕琦拍電英倫,詢問投降條件。英倫回電,要求駐港部隊力抗到底,戰至最後。因為英政府認為「香港保衛戰」之心理因素比戰果更重要,讓日軍意識到英軍不是善男信女,無論那處都會遇到相同程度抵抗。加上原本防衛計劃是堅守至少四個月,所以平民傷亡應在考慮之列。
收到英倫「命令」後,駐港英軍不得不繼續抵抗,死守陣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Sam Tse 撰
資料:「孤獨前哨」




Image may contain: sky, house, cloud and outdoor
大潭水塘抽水站





Image may contain: mountain, sky, ocean, outdoor, nature and water
大潭水塘,大潭水塘道及蓮花井山





Image may contain: one or more people
日軍九四式輕坦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香港保衛戰」後記 之 勝利友

香港保衛戰 (16) 「血戰黃泥涌峽」

「香港保衛戰」後記 之 國府將軍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