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國反攻歐洲 D-DAY
1944年6月6日,盟軍反攻歐洲,登陸法國諾曼第。當德軍不費一槍一彈操入奥地利,二次大戰正式開始,波蘭和捷克相繼失陷,法國亦危在旦歹!當英、法聯軍在鄧久克潰敗,西歐只剩英國孤軍作戰。面對强大德國軍隊,英國只有捱打份兒。
希特拉没有選擇登陸戰,他决定以空軍日夜轟炸,希望能炸散英國人士氣,但世事那會這麼順利,崛强的英國人在大不列戰役(空戰)中,盡顯頑強鬥志,加上從大西洋另一岸得到美國補给,所以也能撑上一陣子!但好景不常,希特拉派出皇牌潛艇 U-Boat ,企圖切斷這海上補給綫,在這惨烈的大西洋戰役,數以十萬噸的盟國商船破擊沉,英國再次處於水深火熱。
就在這關鍵時刻,希特拉竟然另闢戰綫,向東攻打俄羅斯,加上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戰,英國才有喘息機會。在美、加強大海軍護航下,德國 U-Boat 節節敗退,大西洋補给綫便得以保存。
經過幾年苦撑,英國這橋頭堡總算保住,下一步,盟國决定反攻歐洲大陸,日期定在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地點是法國諾曼第,史稱 D-Day。 其實 D-Day 的 D 是指 DAY,即是大型軍事行動發生之日,換句話說,每一個大型軍事行動都有一個 D-DAY ,只是諾曼第登陸戰是直到現時為止,史上最大海陸空聯合軍事行動,所以一提到 D-DAY 便會想起它,此後 D-DAY 便成為諾曼第登陸戰的別名,其實諾曼第戰役正式代號是 「 Operation Overlord 」,其中登陸戰代號是「Operation Neptune 」。
究竟Operation Neptune 有幾大?看看數字便知,參予的盟軍達 156000,包括英、美、法、加、挪威,船艦 5000 艘,軍車 50000 部,飛機 11000 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盟軍將諾曼第海灘分成六個戰區,包括 Utah Beach (美軍),Pointe du Hoc (二百美軍突擊隊,負責摧毀崖頂大砲),Omaha Beach (美軍),Gold Beach (英軍),Juno Beach (英、加軍),Sword beach (英軍)。而在盟軍登陸前,已有大約 15000 個英、美傘兵,當然包括聞名的 美國 101 空降師,在凌晨時份空降至敵後,進行擾亂、切斷、佔橋等任務,希望在登陸成功後與大軍匯合,一擧功成。
盟軍事前估計傷亡數字會相當高,頭一至二波應會全軍覆沒,但事後统計,只有 2500人陣亡,其中大約 1600 個是美軍,主要在 Omaha Beach 戰死,而諾曼第登陸亦以 Omaha Beach 戰况最激烈和著名。 在 1962 年拍成的 The Longest Day (碧血長天),詳细描述諾曼第戰役,在香港公映時,我大約十二、三歲,記得在普慶戲院一共看了八次,自此迷上了,不能自拔!而諾曼第海灘亦成了我人生中必去的地方。至於史匹堡在 1998 年導演的 Saving Private Ryan (雷霆救兵),頭二十分鐘的戰爭場面,正是重演當年 Omaha 灘頭的情况,場面之真實前所未見,簡直是身歷其境!
史匹堡其後在 2001 年監製了 電視劇 Band Of Brothers (雷霆傘兵),頭三至四集便講述了 美國 101 空降師 E 連在諾曼第戰役時的事蹟,拍得很好,值得一看!
Sam Tse 撰文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