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英國第36步兵師,第29旅,第1 營,皇家蘇格蘭火槍隊分隊,在缅甸村莊 Namma 進行掃蕩任務。 圖為一隊員以 M1A1 Thompson 輕機槍為隊友提供掩護火力。 Sam Tse 撰文 (Photo source - © IWM SE 2989) No 9 Army Film & Photographic Unit Stubbs W (Sgt) (Colour by Doug)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18
墳遊記 (7)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1944年10月10日,法國 Lorraine 。棣屬美國第35步兵師,大兵 Leslie Stanley Douglas,在一處墳墓掘壕據守。 由1944年8月25日 至 1945年3月7日,盟軍以美軍為主,共四百五十萬兵力,猛攻連接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及德國之德軍 Siegfried 防綫,試圖打通諾曼第到萊茵河走廊,直插纳綷心臟。 最後盟軍慘勝,單美軍已五萬多人陣亡,戰後美國在法國 Moselle 外圍,建起全歐洲最大美軍墓園-「Lorraine American Cemetery and Memorial」,埋葬 10,489 名 於 Siegfried 防綫一役中陣亡美兵。 當年在墳頭掘壕大兵 Leslie ,不知戰後仍然安好,還是早已與出生入死同胞,長眠法國這片自由土地,永遠被懷念,受人景仰? Sam Tse 撰文 圖片來源:美軍墓園- Wikipedia,大兵 Leslie-Colorised by Johhny Sirlande from Belgium 美國大兵 Leslie Stanley Douglas
墳遊記 (6)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要墳遊,不一定到外國,香港也有好地方,除了赤柱,亦可到「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走一走。 西灣軍人墳場在1946年興建,埋葬 1528 名軍人,其中有 228 名在「香港保衛戰」中犧牲加拿大軍,包括加國準將羅遜 Brigadier John Kelburne Lawson 。 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馬上揮軍入侵香港、星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之前羅遜準將已率領加拿大軍到港增援,隨着醉酒灣防线失守,九龍淪陷,英軍退守香港島,羅遜準將被任命為港島西旅指揮官。 在黃泥涌峽一役中,香港守軍雖奮勇抵抗,但仍不敵日軍排山倒海攻勢。羅遜準將最後以寡敵眾,與部下困守設於黃泥涌峽西旅指揮部內。在與香港三軍司令莫德庇最後通話中,羅遜準將抛下一句:「我會殺出重圍!」,跟着與部屬衝出旅部,最後身中三彈,英勇犧牲,成為「香港保衛戰」中陣亡最高官階將士,亦係加軍二戰中戰死最高指揮官。 香港戰事完结後三日,羅遜準將遺體才被日軍發現,經確認身份後,在旅部外被即場安葬,大戰後經家人同意,最後遷葬在「西灣國殤紀念墳場」,永遠守護香港。 Sam Tse 撰文 圖片來源:Wikipedia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羅遜準將墓 羅遜準將
墳遊記 (4)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第二次世界大戰,Ranville 係法國第一個從德國纳綷手中解放出來的村鎮。在小鎮中心教堂旁,有一個英軍墓園,埋葬了 2235 名二戰陣亡士兵,其中絕大部份棣屬英國第六空降師,亦即解放 Ranville 先鋒部隊。D-Day 第一個陣亡將士 ,英國第六空降師 Lieutenant Den Brotheridge,亦係安葬於此。 1944年6月6日凌晨,二百多名英國第六空降師士兵,分別乘坐6架滑翔機,無聲無息降落 Ranville 附近河流及運河一帶,目的佔領兩條橋樑,其中包括在電影 「碧血長天 The Longest Day 」中出現過的 Pegasus Bridge,之後死守,直至登陸大軍到埗。而法國在二戰第一所被解放房屋,就係座落 Pegasus Bridge旁 的 Café Gondrée。這 cafe 現在仍由當年店主後人經營,内設小型纪念館供遊人參觀。 戰後 Pegasus Bridge 重建,原本那條橋被拆下,現安放在橋址旁 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Sam Tse 撰文 Pegasus Bridge 突擊戰原址 Café Gondrée,紅衣女士正是當年目睹一切店主之女。 Pegasus 博物館 Pegasus 博物館
墳遊記 (3)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世界上眾多墓園中,相信沒幾個會像位於法國奥馬哈海灘旁,葬有 9387 名美軍,包括小羅斯福的「諾曼第美軍墓園」般,時刻都為人津津樂道。 因為一齣電影,史匹堡「雷霆救兵 Saving Private Ryan」,令她聞名於世。 記得老 Ryan 片首跪墳,以及片末向 Captain Miller 墓碑敬禮,那一片纯白碑海,震撼人心。史匹堡為求真實,特意到「諾曼第美軍墓園」取景。但為了去世英雄不被打擾,他特別製造兩排道具墓碑,碑上刻文面向鏡頭,同時真正碑石卻背向觀眾,為逝去勇士保留一點私隱。 另有一事不可不知,盟軍選料嚴格,所以碑石一定雪白無瑕,但不知怎樣,9387塊碑石中,竟然有一塊碑角出現黑斑,而這塊錯體石碑卻碰巧出現在影片尾斷,老 Ryan 敬禮一幕之中。 如果有機會到墓園參觀,不妨花點時間找找那塊黑角墓碑,尋回史匹堡當年拍攝場地。 Sam Tse 撰文 ( Ryan 敬禮照片:You Tube 截圖 )
鬼魅兵團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兵不厭詐,長久以來裝假狗嚇鬼,都係軍事戰術之一。至於以假坦克擾敵,最遠只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盟軍及德軍均採用,而德軍用以訓練居多。但裝假狗裝到要成立一個單位專責其事,非要提一提這個盟軍「鬼魅兵團」不可。 這「鬼魅兵團」在1944年1月成立,人數達1100人,最多可以假扮成兩個師,大約係三萬兵力。當中成員除了職業軍人,更包括建築師、設計師及藝術家。「鬼魅兵團」主要任務,就係按需要,為軍方設計、製造,以及美化軍事膺品,包括坦克、飛機、軍車及大砲等。還會悉心佈置場地、潤色、偽裝,慕求敵人在遠處或空中,均分不出真偽。為求迫真,音響組更會錄播真實現場聲音,同時發放模擬無線電訊號,可謂「聲、色、藝」俱全。 「鬼魅兵團」在諾曼戰役首次亮相,盟軍意圖以大量假坦克及裝備,擾亂德軍耳目,令對方以為盟軍會在法國卡萊,而非諾曼第登陸。但可惜德軍當時根本沒有足夠偵察機作空中偵察,所以放置假軍隊作用不大。 縱使如此,「鬼魅兵團」在日後二戰戰事,均能有效發揮作用,以聲東擊西或恫嚇方法,協助盟軍出奇制勝。 Sam Tse 撰文
午餐肉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午餐肉於1937年在美國推出,材料主要來自豬肩肉。其後產品被命名為 「SPAM」。SPAM 的意思有多個演譯,包括: 「spiced ham」、「spare meat」、 「shoulders of pork and ham」,還有[Specially Processed American Meat」或 「Specially Processed Army Meat」。個人認為「Specially Processed Army Meat」最好! 當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綫補給日益緊張,肉類運輸更係大難題。美國軍方靈機一觸,訂購大量 SPAM 午餐肉,並製成罐頭,成功解决前綫海軍陸戰隊伙食問題。隨着太平洋戰事蔓延, SPAM 被運到關島、夏威夷、冲繩及菲律賓,甚至美日太平洋逐島戰中各大小島嶼。 歐洲方面,被纳綷圍城,孤軍作戰的英國,亦透過大西洋補給線,接收源源不絕供應 SPAM 午餐肉,為英倫軍民解一時之困。鐵娘子戴卓爾夫人曾明言, SPAM 係戰時最美味可口食品。及至盟軍反攻歐洲,SPAM 繼續擔當重要角色,連蘇俄红軍亦受惠。但基於宗教原因,中東及北 非戰士就沒有這口福。 大戰結束,百廢待興,SPAM 由軍需品,變成救濟物資。如果沒有午餐肉,西歐及遠東,也不知還要餓死幾多人!其後為減低生產及運輸成本,SPAM 决定授權廠商在西歐及遠東生產。英國利物浦首先設廠,而當時上海也有出產。 在歐洲,SPAM 已成為午餐肉代名詞,而此肉又點解叫「午餐肉」呢?理由好簡單,因為呢類肉在英國叫「 Luncheon meat 」,或簡稱「Lunch meat」。 所以除了槍砲,午餐肉對盟軍贏得二戰亦功不可沒,在戰後更拯救泥民於水深火熱。下次當你食緊餐蛋麵時,不妨向別人介紹一下,你塊「午餐肉」對世界和平的貢獻。 Sam Tse 撰文
張伯倫 Neville Chamberlain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張伯倫 Neville Chamberlain ,由1937年至1940年出任英國首相。因為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為避免另一場戰爭,在希特拉统治德國初期,張伯倫對納綷一直採取懷柔容忍態度。 英政府對納綷缓和政策在1938年達到高潮,張伯倫親自飛到慕尼克,與法國跟希特拉簽署三紙協議,將捷克大片地區割讓予德國,換來英、法、德三方和平條約,互不侵犯。 當張伯倫回到英國,一落機就在停機坪揚起三纸協議書,向英國人民表示和平在手,不再有戰爭了!但希特拉卻在1939年三月徹底吞拼捷克,同年九月更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被迫向德宣戰。不久張伯倫辭職,邱吉爾接任,力主抗戰到底,永不投降。 之後法國淪陷,鄧久克大撤退,西歐失守,英國孤軍對抗纳綷,展開漫長「大不列顛戰役」。隨着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全面參戰,盟國在美國支持下,以強大軍力反攻歐洲,一直打到入柏林,軍民死傷百萬計。 但前門驅虎,後門進狼,俄共企圖侵佔中、北歐,全賴美國強大軍事力量將紅軍頂住,西歐才得享七十多年太平。若問「永久和平」從何而來,答案一定不是一纸協議。 當惡魔出現,不要猶豫,馬上拿起武器,將其徹底消滅,方能安享太平。 若美國當年果斷及早參戰,以武力威嚇甚致打擊纳綷,相信也不會有多達六百萬猶太人惨被屠殺,東歐亦不會輕易被俄共赤化,生靈塗碳! Sam Tse 撰文
波蘭空軍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自從二戰西歐淪陷,撤退到英國的波蘭空軍人員仍然銳意參加戰鬥。縱使這批戰鬥機機師經驗豐富,但基於英語能力差,與及被誤解,英國皇家空軍一直都將他們投閒置散。 直到「大不烈顛戰役」持續,皇家空軍因缺乏有經驗機師,所以决定成立兩個波蘭空軍中隊 ,分別係 302 及 303 中隊。 兩個中隊相繼出擊,尤如猛虎出籠,在短期內已創擊落 203 架敵機,卻只損失 29 人佳績。其中 303 中隊更是「大不烈顛戰役」中最成功戰鬥隊伍,在短短 42 日內共打落 126 架德國飛機。單係捷克裔軍士 Josef Frantisek ,個人紀錄已達 17 架。 英國皇家空軍總指揮 Hugh Dowding 元帥,亦不禁高度讚揚兩個波蘭中隊,以優越戰力及無比勇氣,為「大不烈顛戰役」作出貢獻。 圖為1940年10月,一批波蘭空軍 303 中隊機師,剛飛抵英國皇家空軍 Leconfield 空軍基地,進行休整。背後為 英國颶風式戰鬥機 Hawker Hurricane Mk.1。 Sam Tse 撰文 (Colourised by Irootoko jnr.)
1944年 華沙起義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1944年8月1日,波蘭華沙起義展開。這是一場波蘭人,企圖趕在紅軍解放華沙前,將德國佔領軍驅逐的戰爭。但可惜最终失敗,亦直接導至親蘇波蘭政府,取代位於倫敦波蘭流亡政府,全面控制波蘭。 大約五萬波蘭地下軍,亦稱「Home Army」,在 名將 Tadeusz Bór-Komorowski 領導下,於1944年8月1日,向相對較弱德國佔領軍猛攻。經過三日戰鬥,波蘭地下軍已控制華沙大部份地方。但德軍亦迅速增援,在強勁反攻下,波蘭軍被迫採取守勢,在隨後六十三日遭到德軍猛烈空襲及砲擊,處於捱打狀態。 雖然蘇維埃曾鼓勵波蘭地下軍,在紅軍進入華沙前起義,但在看清形勢後,紅軍决定來一招借刀殺人。在起義的第一日,華沙外圍红軍被德軍攻擊後,就在 Vistula River 維斯瓦河附近郊區按兵不動,同時亦拒绝西方盟軍使用其空軍基地,向苦戰中波蘭軍空投補給。 因為缺乏補給及增援,波蘭地下軍最终在1944年10月2日彈盡糧絕,被迫投降, Bór-Komorowski 將軍及其餘部均成階下囚。而德軍更有系统地將華沙僅餘人口遷徙,然後將整個城市摧毀。 親蘇波蘭政府,除了讓德軍鎮壓及平息「華沙起義」,更容許親波蘭流亡政府軍事組識被殲滅。當红軍佔領整個波蘭後,反對共產统治力量可說微不足道。1945年1月1日,波蘭共產主義臨時政府宣佈成立。 Sam Tse 撰文 (Colorised by Mikołaj Kaczmarek from Poland)